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一、精读课文,重点体会
在《乡下人家》丰富多彩的画面中,肯定有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我们现在就聚焦这个画面所在的段落,读一读,并画出最能表现这个画面美的句子,说说作者怎样写出这处风景美的。
(一)我们先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的吧。
请你来交流。
你从第一段文字中发现了作者抓住了房前的瓜藤来描写,是的,来到乡下人家,我们和作者一样,第一眼看到了吸引人的屋前的长长的瓜藤。
请你接着说。
你从第二段文字中看到了作者抓住了门前的几株花来描写,当然,来到房前,最夺目的当然是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的花了。
请另外一位同学接着交流。
你发现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门前屋后的悠闲散步的常客——鸡来描写,很好。
有一双慧眼的我们还要学会思考,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想要描写一处风景,景物是非常多的,我们不能一一描写,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抓住风景中最吸引我们的景物来描写。
(二)抓住了最吸引我们的景物,怎样把它写美呢?
我们一起来边默读边思考。
请你来交流。
你发现作者抓住了瓜藤中长长的样子、绿绿的叶子、以及藤上青、红的瓜,写出了别有风趣的瓜藤图,你会发现会思考的样子真美。
你来说一说。
你梳理出了自己的想法,作者描写了竹绿绿的颜色、笋成群地探出头来的姿态,写出了一幅春雨中生机勃勃的竹笋图,你的感悟和概括能力真强,为你点赞。
你来谈一谈。
你很会学习,你发现作者生动的描写了母鸡、小鸡、雄鸡一家人悠闲觅食的姿态,展现了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同学们,其实刚才大家的交流,就是作者描写景物的成功之处哟,即抓住景物最明显的特点来写,如它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二、结合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中类似的文章,巩固学习的方法
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我们从略读课文中也能发现它的影子,我们就以《三月桃花水》为例,请看第6自然段,也学我们刚刚学的《乡下人家》中的方法,怎样抓住景物,怎样抓住景物中的特点,说一说作者怎样描写这一处风景吧!
请你来交流一下吧。
你说得很好,作者借桃花水的口描写了春天之中最吸引人的燕子、垂柳等景物,抓住了燕子飞过天空、垂柳随风舞蹈等姿态描写了春天的美丽。
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我们处处都能发现。不信,请看,《当天晴了的时候》乡下将会有另一道风景,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及其特点来描写的呢?
请你交流一下。
下雨之后的小径,清新又湿润,小草更加新绿,作者就是抓住了最吸引人的景物和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雨过天晴后乡下的独特风景画。
三、学以致用,读写结合,进行仿写
其实在我们身边,不管生活在乡下,还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区,都有那么一道独特的风景,请你回忆一下,也学这第二段中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给大家讲一讲你身边的风景吧!
请你来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风景吧。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他眼中的风景(出示仿写片段)。这位同学能够学以致用,抓住最吸引人的景物和景物的颜色、姿态等特点进行描写,真好。
我们的身边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时候,都有迷人的风景,现在请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吧。
从来都是美的风景让人留恋,美丽的文字触动心弦。那么描写风景老师给你支个招:抓住最吸引我们的景物,抓住景物最明显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姿态等。
四、作业布置
我们可以走进田园,走进乡下,体验这里的风景,然后选择一处喜你欢的田园风景,并仿照《乡下人家》的写法,抓住最吸引人的景物和其鲜明的特点写下来。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道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示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2、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3、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呆会告诉老师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师: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样吗?他是怎样说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
师:那作者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请找出一处你认为最美的风景读一读。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直奔要点,勾画美景。(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愿读。
(2)理解“别有风趣的装饰”。
(3)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再指导朗读。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说可爱多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把乡下人家的可爱表现出来吧。
B、图文结合,拓展想象(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描写花的句子,拓宽花的颜色及香味。
(2)启发学生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抓住“探”指导朗读。
师: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
(出示文字)
师:你能边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
(出示图片)
师:于是它 ……此处隐藏21209个字……p>
二、教学重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有密切关系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昨天,我们初学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内容,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2、播放课文片断。
3、组织学生汇报感受。
二、呈现绘画作品,梳理文章条理:
1、贴画、介绍画: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画课文中最令你感兴趣的一幅画面,画好了吗?请各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的作品贴上黑板。(注意,上来贴画的同学要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画的是哪一幅图景。)
2、理清文思:各小组按顺序上来贴画,老师要顺势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事件几个方面归纳画面的内容。然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出示小标题。
三、直奔中心:
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一幅幅画面,展示了乡下人家一道道迷人、亮丽的风景。因此,文章用了哪句话深情赞美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呢?看谁能最快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重点体会:独特、迷人(读出赞美的语气)
四、精品细读文章第一、二段:
导入: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我们不仅能从图画中感受到,更可以从文章优美的语言中体会得到。首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屋前瓜果香”的画面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这幅画面的词语、或者句子。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按你原有的方式反复品?读:从这个短短的片断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赞美、喜爱(读片断)
那样生机盎然、多彩而毫无人雕琢的自然美。)
3、品读注意:从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体会瓜果飘香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引导自学?交流?汇报后面五幅图:
1、师引:同学们很会学习,对课文的体会也很深。接下来,老师想给同学们更大的挑战,试试你们的自学能力。
2、布置自学任务:(课件呈现)
自学?交流?汇报:
1)用笔勾画出2、3、4、5、6段中,最能体现画面图景的精彩句段。
2)读读这些片断,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生自学后面的课文?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4、组织汇报评议:(还是尽量采用你原有的教学方法)
图画二:
鲜花盛开
(重点抓住:“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华丽”)
1)汇报:(猜生:喜欢的原因是花多)
2)师:这么多的花,你能同时看见他开放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3)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时令”是什么意思?(季节)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就是
4)师一边播放鲜花的图片,一边解说:春天来了,芍药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夏天到了,凤仙花、鸡冠花竞相开放;一阵秋风吹过,菊花点头含笑。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季节,依次开放,就是(生读: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5)体会:这些花除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外,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生机勃勃的图景。
6)指名读,齐读
雨后春笋
(重点抓住“成群”、“探”来体会春笋的多和长得快)
方法:出示图、文字(指名读,说原因)
1)当说到多、长得快时,师问:你是从那些词语知道的?
2)理解:“探”。
3)体会中心:
师:这个“探”字是什么意思(长),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长,而用探呢?(春笋如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谜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那样生机勃勃。)
图画三:
过渡:屋前的瓜架、盛开的鲜花、蓬勃的春笋构成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色。各类的小动物更是让乡下人家充满生趣。
1)找句子: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b、喜欢鸭(重点抓住“从不吃惊”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
2)找几个人表演 3)朗读 4)体会
侧重体会:1)动物的悠闲、可爱、自由自在。
2)人与动物和谐、亲密的关系。
图画四:
1)找句子。
2)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展开想象: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会高谈阔论些什么呢?
3)大胆表演:假设,这一刻,你来到了他们的饭桌前,你认为他们会怎么做呢?
4)老师描述:这样热闹的场面,这样火一样的热情,加上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再读,读出味来。
图画六、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春去秋来,劳累一天的人们要进入梦乡了,田野里传来阵阵蛙鸣,屋檐下响起一声声秋虫的呢喃,听(播放伴有蛙鸣虫叫的音乐)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读)
1)展开想象:这些纺织娘会唱什么歌呢?(表演)
2)体会乡村夜晚清幽、宁静的美丽。(读)
二、延伸课堂,进一步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风情:
1、课件展示:(图文、悠扬的音乐)
房前屋后,闻到的是花果的飘香,看到的是鸡鸭的悠闲,听到的是虫儿的欢叫……随处可见,随处可听的,都是乡下人家那清新而富有生机的气息,感受到的是自然、和谐、幸福的味道。
2、这对于常年身处城市的我们来说,是多么令人新鲜而向往呀!(再次播放“城市喧嚣”的画面和音乐。)难怪作者会说:
3、回归中心:
乡下人家,无论 时候,无论 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组织学生自由填空,反复朗读,读出赞美和喜爱的情感。)
八、阅读链接:
组织学生在配乐下,诵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九、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爬图 瓜果飘香
鲜花盛开图 姹紫嫣红
雨后春笋图 生机勃勃 独特迷人(热爱、赞美)
鸡鸭觅食图 悠闲自在
小院晚饭图 自然和谐
月夜睡梦图 清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