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7-14 16:08:01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感人,让我读了爱不释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佛罗伦萨尔的小抄写员》这个故事,文中主人公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每天半夜,他偷偷起来替父亲抄写文件,一直写到深夜。日积月累,他越来越疲惫,严重影响了学习,父亲误以为他学习态度不好,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叙利亚心如刀绞,他不止一次地想:告诉父亲吧!告诉父亲吧!可是话到嘴边,他怎么也说不出口。到了半夜,因为习惯使然,他还是起来了,他又继续帮父亲抄写文件。他想,还是一直瞒下去,多帮爸爸做些事吧!于是他加倍努力,确保自己功课好的同时,继续帮爸爸做事。

叙利亚是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对比之下,我很惭愧,以前我不知道体贴父母,只知道自己吃饱喝足,舒舒服服就可以了。从没想过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已经十分劳累。回来还要给我们做饭,忙忙碌碌,非常辛苦。可我不仅不体谅他们,有时还惹他们生气,从来没有顾及他们苦不苦,累不累?有一次,我看完电视就上床睡觉了,忘了写作业。到了学校,我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回到家我还责怪父母没有提醒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比起叙利奥,我的这种行为真是令人无地自容啊!

叙利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要像他一样,学会体贴父母,理解父母,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爱的教育》读后感2

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吗?,如果你对这个问题还感到很陌生的话,那么就请你读一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吧!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洛马格那的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杂货店的孩子,由于赌博输了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他,并诉说了如何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孩子虽然嘴上没说,心里早已被打动。正在此时,一场噩梦降临,两个强盗闯入家中,一个用刀威胁老人,另一个抢了钱,正当他们离开时,老人认出了其中一个,那强盗立即要杀人灭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舍身护住了老人,自己却被刺中。强盗逃走后,孩子不顾自己的伤,还安慰着老人,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读了《爱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种纯真的友情,博爱的亲情。无私的师生之情。这些都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亚米契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学校、校外的所见所闻,并且写成一个个很小的故事。让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份情感。充满爱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对孩子关怀备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见义勇为、心灵高尚的小学生,还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难忘的小学校园生活。它会让你感动,让你读起来就好象在充满爱的海洋里翱翔。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爱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爱”真正的含义

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梦想的天堂!

《爱的教育》读后感3

《爱的教育》以日记的独特形式,描写了主人公安利柯一个学期的生活。作者用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给我们带来启发,充满了童年趣味。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儿童教育文学,非常有感染力,也很适合父母研读。

书中写了很多关于老师的小故事。如《学校的女教室》的日记中,作者描绘出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她们谆谆善诱,对孩子们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们的老师》中,描绘出的真心实意为学生着想,把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师。以及《病重的老师》中,老师在病重的情况下,还不忘自己的学生,他无私的关怀令人感动。在作者的塑造下,老师的光辉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全班第一名》展现出来的是同学间为了学习而萌生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了同学间纯洁的友谊。《高尚的行为》展现出我们身上需要主人公的乐于助人、有担当的精神。还有很多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小故事,如《伦巴第的小哨兵》、《撒丁岛的小鼓手》,都非常有教育意义。

《爱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一些最纯真的小故事,唤醒我们的初心:纯洁、正直、坚持、勇气、孝心、爱国、坚强、胆量、毅力。要怀有感恩之心,不要爱慕虚荣。就像作者的写作初衷一样,心系社会,心系国家。我们也要把这些完完整整的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

《爱的教育》读后感4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在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内容不多,但都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我读了《爱的教育》里的“小石匠”这一篇日记,它让我深受感动。

小石匠家里很穷,但他是一个很有趣的小孩,他的脸像苹果一样红红的,爱装兔脸,谁见了他也不能不笑的。他的父母也很爱他,他的衣服虽然很旧,但穿的很温暖。

一天下午,我们一起吃牛油面包时,父亲阻止我去搽被小石匠衣服的***弄脏椅背,父亲不愿意让小石匠认为我们嫌弃他,所以他及时阻止了我的行为。父亲让我学会了尊重对方。

“小石匠”这篇日记让我懂得了:生活中的小小细节也应该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

记得今年八月十五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我们买了五六盒月饼,然后开车回了家。我们正要把盒子里的月饼放到袋子里的时候,我看见一个老人推着三轮车收废品,于是我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咱们送给那个老人这些装月饼的盒子吧!”爸爸妈妈听了我说的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立刻把月饼盒子一个个递给了老人,最后我还送给了老人一包月饼,并祝他节日快乐。

老人用他那满是老茧的手接过了纸盒和月饼,然后抬腿上了三轮车,微笑着对我们招招手骑车离开了。

劳动者不分贫富,都应该享受尊重,享受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5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诉说了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今天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片面强调升学率,对学生一些良好的品格培养有忽视现象,学习好一切皆好,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激发孩子的潜能,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这才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我们要全身心的 ……此处隐藏2720个字……宝贵的,而珍贵的友情却更无价。这就是爱,让我们珍惜朋友间的友情,亲人间的亲情,善待身边的每一位人,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11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这一本书非常的感人,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暖暖的爱。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是以日记的形式,说出了我们身边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

比如说,这两篇《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感恩的心》。第一篇说的是小主人公朱利奥看到爸爸每一天上完班后,回家还要继续抄写订单,抄到12点才去睡觉,非常的辛苦。于是,他就决定每天晚上等爸爸睡着以后帮抄写订单。因为他每天熬夜,所以上课时总是打哈欠,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他在帮他抄写订单的时候感动的流下了眼泪。紧紧的抱着他,让他赶快去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我觉得朱利奥非常会感恩,他看到爸爸这么累就帮他,一点也不像我们从不体会父母的感受。

第二篇说的是:恩瑞克的爸爸写给恩瑞克,说的是抱怨老师的事情并说出了老师是伟大的是无私的,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的补习班老师,我们的补习班老师脾气中等,可是我们这一些孩子每一天都惹她生气,所以我对补习班老师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惹你们生气。”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要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朱利奥一样。我们也不能考了个好分数就开始骄傲起来,应该继续保持,我们还要尊敬老师,看到老师就和老师问一起好。不可以惹老师生气。

读完这一本书后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增多了,我一定要多看看这一类的名著。

《爱的教育》读后感12

前两天,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一个个爱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爱的教育》书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于1886年发表的日记体小说,讲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书中介绍了无数种爱,有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等等。虽然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感人肺腑的。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恶与善,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生活的人。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只有这样,生活中才会充满大大小小的爱。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也读一读这部书,希望能喜欢它,并从中获得“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13

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而这种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所感动。

爱是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爱的教育》读后感14

一滴墨水,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成长靠的是书。寒假时我交了一位好朋友《爱的教育》。

这位朋友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少年安利柯一学期以来的事情,以及父母兄弟姐妹写给安利柯的一些劝戒、教育性的信件,还有每一个月老师给他们讲的关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他处处洋溢着少年那稚嫩的心理,使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朋友对我的爱、兄弟姐妹对我的爱,不管是爱,还是被爱都是幸福的,珍惜别人给予的受,不吝惜你自己的爱,一切都便是美满的。文章中曾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朋友,比如:卡隆,代洛西。当然还有个坏孩子弗兰蒂。他们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快乐事。他们爱着任何人,甚至是无恶不作的无赖弗兰蒂,我认为这个人是作者有意刻画的,以他为代表,教育我们不珍惜别人的爱的悲惨下场。

他的言语感人肺腑,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文中,马尔可在得不到母亲消息时,他毅然决定去千里之外的美洲寻母,一个13岁的少年,孤横跨大西洋,可想而知,那需要多大的意志力与勇气啊!到了美洲后,事先的计划出了意外,而这小小少年却能起死回生,一路打听母亲的情况。那需要智慧的头脑,强健的体魄。而这个社会经验不足,体弱多病的少年是如何找到母亲的呢?靠的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和他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往日对他的爱。

他把“爱”这个主题抱得紧紧的。亲情,友情,衬托出孩子在爱与被爱中得到的教育,以引人深思。看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往日与父母、朋友的矛盾、冲突让我深深地感到后悔错误。

《爱的教育》的的确确是“爱的教育”呀!

《爱的教育》读后感15

今年暑假,我满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感触至深,受益匪浅。

作者亚米契斯,在书中,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学生在十个月中所记的关于爱的故事——有父母的爱、姐妹的爱、同学的爱、师生的爱和对祖国的爱。我突然明白,原来爱有这么多种。虽然文章并不惊心动魄,也没有过多华丽辞藻,但还是深深吸引了我。

最令我感动的是五月的每月故事——13岁的小男孩马尔科,从热那亚到萨拉迪罗河畔千里寻母。他坐船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海港,可他的堂伯不久前刚去世。于是,他又搭上一艘往罗萨里奥运水果的大帆船,但母亲并不在那。他只好坐火车去科尔多瓦。就这样,兜兜转转,千辛万苦,最后在萨拉迪罗河畔,才如愿见到了母亲。

母亲因为得了绞窄性肠子疝气,一度脾气暴躁,抗拒手术。马尔科的到来,让他的母亲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勇气。

文章故事虽小,却给我很大的启发。爱是无处不在的,从出生,我们就有了父母之爱。上学后,又有老师和同学之爱。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让人成长,使人完美。让不甘失败和堕落的人绝处逢生,浪子回头。生活中,我们要将爱献给需要的人,献给值得尊敬的人。体谅父母的艰辛,师长的苦心,做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

《《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